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电话那头的沈秀兰听着丈夫报平安,唇角不自觉的扬起来。

她同叶昭说了香港之行的收获,提到见了投资人,其间叶晖帮了不少的忙。

“那就好。”叶昭的声音透过电话线传来,沉稳可靠,“不用担心家里,一切有我呢。”

挂掉电话,叶昭回到儿子房间,叶铭已经睡了,呼吸也平稳了许多。

叶邵凯还坐在他床边看书,见他进来,站起身来:“爸,弟弟烧退了。”

叶昭伸手探了探小儿子的额头,确实不烫了。

他看向大儿子:“小凯,今天谢谢你。”

叶邵凯别过脸:“没什么。”但他的耳根悄悄爬上一抹红。

周末阳光很好,叶铭的病也好利索了,叶昭提议去郊外公园走走,好让孩子们透透气。

叶妍收拾画具时,叶邵凯二话不说主动接过她的画板:“我帮你拿吧。”

叶妍惊讶地看了他一眼,随即笑了:“谢谢哥。”

公园里迎春花开了,嫩黄的一片。叶邵凯始终牵着叶铭的手,不时提醒他注意脚下的路。

叶妍找到一处好景致,支起画板就开始写生。

叶昭就站在不远处,看着三个孩子,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宁静。

回去的路上,叶铭走累了,叶邵凯二话不说背起了弟弟。

六岁的孩子不算轻,但他却走得很稳。

叶妍悄悄对叶昭说:“哥哥好像变了个人。”

叶昭看着大儿子的背影,笑着轻轻点头。

晚饭后,叶昭开始检查孩子们的作业。叶邵凯破天荒地主动拿出数学本来:“这道题我不太明白。”

叶昭接过本子,仔细讲解起来,灯光下,父子俩的头靠得很近。

临睡前,叶昭给每个孩子掖好被角,轮到叶邵凯时,大儿子突然开口:“爸,你照顾我们挺辛苦的。”说完就猛地掀起被子蒙住了头。

叶昭的手顿了顿,随即恢复如常:“这是我该做的。”

他关了灯带上门,在门外站了一会儿,月光从窗户洒进来,照亮他嘴角浅浅的弧度。

第二天清晨,叶昭早早的起床做早饭。

孩子们已经陆续起床,叶铭已经完全康复,蹦蹦跳跳地来到餐桌前。

叶邵凯默默摆好碗筷,还给每人倒了一杯热水。

吃饭时,叶妍说起学校要办绘画比赛的事。

叶邵凯头也不抬地说:“如果你需要买新颜料的话,我可以陪你去。”

叶昭低头喝粥,掩去眼中的欣慰。

送孩子们上学后,叶昭去了趟菜市场。他记得沈秀兰说过,菠菜这个季节最嫩。

他挑了一把新鲜菠菜,又称了一斤猪肉,打算晚上包饺子。

回到家,他开始和面,面粉沾了他一脸,他抬手擦汗,结果抹得更多。

若是让刑警队的同事们看到他们队长这副模样,怕是会惊掉下巴。

下午孩子们放学回来,看到父亲正在擀饺子皮,动作略显生疏但很认真的样子。

叶邵凯放下书包就去洗手:“我来帮忙。”

叶妍负责拌馅,叶铭也吵着要学包饺子。一家人围在餐桌前,面粉飞扬,笑声不断。

饺子下锅时,叶昭又给深圳去了个电话,这次是沈秀竹接的,说姐姐去面料市场了。

“告诉她家里都好,”叶昭说着,看了眼正在捞饺子的孩子们,“忙的话不用急着回来。”

晚饭后,叶昭照例检查院门是否闩好。月光洒在四合院里,安静祥和。

他站在院中,望着南方的天空。

叶邵凯走出来:“爸,明天我顺道送弟弟上学吧,您去上班。”

叶昭转头看大儿子,少年人的肩膀已经渐渐宽阔。

“好。”他简单应道。

夜深了,叶昭独自坐在书房里。桌上摊着案件资料,他却久久没有翻动一页。

最后,他拿起钢笔,开始给沈秀兰写信。字迹刚劲有力,只字不提家里的忙碌,只说孩子们都很想她。

深圳罗湖宾馆里,沈秀竹坐在床边,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绞着窗帘的流苏。

窗外是灯火通明的深南大道,车流如织,霓虹闪烁。

她刚刚从东门市场回来,背包里塞满了各种新式面料样本,可心里却沉甸甸的。

“姐,你说我们真的能跟上这里的节奏吗?”她转头看向正在整理资料的沈秀兰,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今天在市场上看到那些香港来的版型,我连裁剪原理都看不明白。”

沈秀兰放下手中的笔记本。她注意到妹妹从下午回来就心神不宁,就连最爱的广式点心都没吃几口。

她起身坐到秀竹身边,拿起她收集的面料样本仔细翻看着。

“这些花色很新颖,燕京确实少见。”沈秀兰抽出一块印花绸缎,在灯光下细细端详着,“但是针脚不够密实,也容易脱线。”

秀竹接过面料看了看,发现确实如此,她这才发现姐姐一眼就看出了她没注意到的问题。

“我连好坏都分不清……”沈秀竹的声音越来越低,手指紧紧攥着那块布料。

沈秀兰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咱们既然来了,就再往前走一步。”

第二天一早,沈秀兰通过酒店前台电话联系上了叶晖。

电话通了半小时后,她带着秀竹来到宾馆二楼的茶餐厅内。

“阿晖说香港有位姓陈的设计师,在尖沙咀有自己的工作室。”

沈秀兰给妹妹倒了杯普洱茶,“他帮我们约了明天过去见个面。”

秀竹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去香港?”

“嗯,一个月的短期进修。”沈秀兰从包里取出一个信封,“这是你的通行证,阿晖都办妥了。”

秀竹打开信封,看到港澳通行证上自己的照片,还有一张手写地址的便签纸。

她的手微微发抖:“一个月?可是我……”

“工作室的主人陈雪梅女士是阿晖的旧识,表示很愿意带个内地学生的。”

沈秀兰语气平静,“食宿都已经安排好了,就在工作室附近的公寓,你不用担心。”

秀竹盯着那张地址条看了很久。弥敦道,她在港剧里听过这条路的名字。

想到要一个人去陌生的城市,和说着粤语的设计师学习,她的胃就开始无端发紧。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沈秀竹跟着姐姐在深圳大街小巷的跑。

她们去了国贸大厦的时装专柜,看了蛇口的外贸成衣厂。

每多看一处,沈秀竹心里的焦虑就加深一分。

第三天傍晚,姐妹俩站在罗湖口岸前。通往香港的通道排着长队,各种方言混杂在一起。

“明天我就不过来了。”沈秀兰把一个牛皮纸袋递过去给妹妹,“这里面是港币兑换券和应急用的外汇券,收好。”

沈秀竹接过纸袋,感觉手心里都在出汗。她张了张嘴,想说咱们要不还是一起回燕京吧,可看着姐姐满怀期待的眼神,又把到嘴的话咽了回去。

回到宾馆,沈秀竹一夜没睡踏实。凌晨四点,她终于爬起来开始收拾行李。

打开行李箱时,发现姐姐不知什么时候往里面塞了一本粤语速成手册和一本崭新的素描本。

清晨六点,沈秀兰送妹妹到口岸。过关的人早已经排起了长队,各种行李箱轮子在地上发出咕噜声。

“每周日得空可以往家里打个电话。”沈秀兰帮妹妹理了理衣领,“记住陈女士工作室的电话了吗?”

秀竹点头,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的纸条。

沈秀兰露出欣慰的笑容:“去吧。”

沈秀竹拖着行李箱往前走,一步三回头,每一步都觉得沉重。

快到查验窗口时,她突然转身跑回来,紧紧抱住姐姐。

“我怕我做不好……”她在姐姐耳边小声的说。

沈秀兰轻轻拍了拍她的背:“还记得你第一次做旗袍吗?改了七次才成功。”

沈秀竹想起那年冬天,她在四合院里对着布料发愁,姐姐就坐在旁边一直陪她熬到深夜。

她慢慢松开手,深呼吸一口气,转身走向查验窗口。

过关手续比想象中顺利。她跟着人流走到另一边,看到完全不同的街景时,沈秀竹愣在原地。

双层巴士、繁体字招牌、左行驶的车流,一切都陌生得让她心慌。

她按照纸条上的指引,找到了开往尖沙咀的巴士。

她上车时差点投错币,好在司机瞧着她似乎是个大陆佬,用带口音的普通话提醒她。

永隆大厦比想象中要旧一些,但门口却挂着鎏金的招牌。

电梯运行时发出吱呀声,停稳在七楼的时候沈秀竹的心跳快得厉害。

陈雪梅工作室的门是玻璃的,聪外面能看到里面挂着的成衣。

沈秀竹在门口站了五分钟,才鼓起勇气敲门。

开门的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士,穿着一身黑色改良旗袍,头发挽在脑后,显得一丝不苟。

“沈秀竹?”她用带着粤语腔的普通话问。

沈秀竹连忙点头:“陈老师好。”

工作室不大,但挂满了设计稿和成品服装。最显眼的位置挂着几件中西合璧的礼服,袖口和领子的设计让沈秀竹看得移不开眼。

陈雪梅给她倒了杯红茶,就直接开始说课程安排情况了:“咱们上午学打版,下午跟制衣,晚上画设计图,周末可以去博物馆和画廊,没问题吧。”

她说话很快,沈秀竹要很努力才能跟上节奏。当听说一个月需要完成十套成衣设计时,她手里的茶杯差点没拿稳。

公寓就在大厦后面的一栋旧楼里,房间很小但很干净。

放下行李后,沈秀竹看着窗外的霓虹灯发愣。楼下传来叮叮车的铃声,远处是维多利亚港的轮廓。

第一天的学习让她手忙脚乱,陈雪梅的教学方式很直接,看到不满意的设计就直接用红笔打个叉。

同在工作室里的还有两个香港本地的学徒,他们的粤语沈秀竹一句都听不懂。

晚上回到公寓,她对着素描本一直发呆。第一天的作业是设计一套职业装,她画了又擦,擦了又画,纸都快要擦破了。

深夜十一点,她忍不住拨通了燕京的电话。听到姐夫沉稳的声音时,她的眼泪差点掉了下来。

“小妍说想你,我把电话给她。”

“小姨,香港美不美啊,是不是有好大好大的游轮呀?。”叶妍在电话那头说。

沈秀珠不想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窘迫,忍住要留下的眼泪,“是啊,好大好大呢,等下次,小姨带你来香港看啊。”

秀竹握着话筒,听着家里那些琐碎的事,突然觉得没那么慌了。

挂掉电话后,她重新拿起画笔。

从第二天开始,沈秀竹每天六点就起床了。她带着录音机去茶餐厅,边吃早餐边听粤语教学的磁带。

工作室八点开门,她总是第一个到。

陈雪梅渐渐注意到这个内地学生的用功。有天下班时,她看到沈秀竹还在对着人台修改版型。

“明天我带你去布料市场看看。”陈雪梅突然说,“要早点起哦。”

中环的布料市场让沈秀竹大开眼界。各种进口面料琳琅满目,意大利丝绸、法国蕾丝、日本棉麻……她摸着一块真丝绡,突然想起姐姐说的针脚密实,这不就是吗。

等到第三周时,沈秀竹已经能用简单粤语和裁缝师傅交流了。

她设计的第二套礼服被陈雪梅留下来说要打样,那天晚上她破例给自己加了杯奶茶。

周末她去艺术馆看展览,在纪念品店买了本英文设计图册。

虽然看不懂文字,但那些设计图让她灵感迸发。

要做结业作品的时候,秀竹想了三天,决定做一套融合旗袍元素和现代剪裁的套装。

她选了块墨绿色提花绸,领口设计成不对称样式。

连夜赶工时,她想起小时候母亲教的盘扣手艺。

翻出随身带的针线包,她试着做了个改良版的蝴蝶扣。

交作品那天,陈雪梅拿着那套衣服看了很久。

“下个月有个设计师交流会。”她突然说,“你想来帮忙吗?”

秀竹愣在原地,手指无意识地揪着衣角。窗外的阳光照在那些精美的成衣上,布料纹理在光线下泛着细腻的光泽。